深入解析单片机 I/O 常用驱动及隔离电路设计
出处:网络整理 发布于:2025-06-19 16:07:01 | 157 次阅读
输入电路设计
一般而言,输入信号最终会以开关形式输入到单片机中。从工程经验来看,开关输入的控制指令有效状态采用低电平比采用高电平效果更佳。当按下开关 S1 时,发出的指令信号为低电平,而在平时不按下开关 S1 时,输出到单片机上的电平则为高电平。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耐噪声能力。
考虑到 TTL 电平电压较低,在长线传输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,我们可以将输入信号提高到 + 24 V,并在单片机入口处将高电压信号转换成 TTL 信号。这种高电压传送方式不仅提高了耐噪声能力,还能使开关的接触良好,运行更加可靠。为了防止外界尖峰干扰和静电影响损坏输入引脚,我们可以在输入端增加防脉冲的二极管,形成电阻双向保护电路。无论输入端出现何种极性的破坏电压,保护电路都能把该电压的幅度限制在输入端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。缓冲电阻 RS 约为 1.5 - 2.5 kΩ,它与输入电容 C 构成积分电路,能够对外界感应电压延迟一段时间。
此外,采用隔离电路也是一种常用的输入方式。输入端靠光信号耦合,在电气上做到了完全隔离。同时,发光二极管的正向阻抗值较低,而外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较高,根据分压原理,干扰源能馈送到输入端的干扰噪声很小,不会产生地线干扰或其他串扰,从而增强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。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,提高单片机输入端可靠性最简单的方案是:在输入端与地之间并联一只电容来吸收干扰脉冲,或串联一只金属薄膜电阻来限制流入端口的峰值电流。

图 1 开关信号输入

图 2 提高输入信号电平

图 3 输入端保护电路

图 4 输入端光耦隔离
输出电路设计
单片机输出端口受驱动能力的限制,一般情况下均需专用的接口芯片。其输出虽因控制对象的不同而千差万别,但一般情况下均需满足对输出电压、电流、开关频率、波形上升下降速率和隔离抗干扰的要求。在此,我们讨论几种典型的单片机输出端到功率端的电路实现方法。
直接耦合
在采用直接耦合的输出电路中,要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电路设计。例如,在某些电路中,当 T1 截止、T2 导通期间,为了对 T2 提供足够的基极电流,R2 的阻值必须很小。但在 T2 截止期间,T1 必须导通,高压 + 15 V 全部降在电阻 R2 上,会产生很大的电流,这显然是不合理的。另外,T1 的导通还会使单片机高电平输出被拉低至接近地电位,引起输出端不稳定。
而合理的直接耦合输出电路,由 T1 和 T2 组成耦合电路来推动 T3。当 T1 导通时,在 R3、R4 的串联电路中产生电流,在 R3 上的分压大于 T2 晶体管的基射结压降,促使 T2 导通,T2 提供了功率管 T3 的基极电流,使 T3 变为导通状态。当 T1 输入为低电平时,T1 截止,R3 上压降为零,T2 截止,最终 T3 截止。R5 的作用在于:一方面作为 T2 集电极的一个负载,另一方面 T2 截止时,T3 基极所储存的电荷可以通过电阻 R3 迅速释放,加快 T3 的截止速度,有利于减小损耗。

图 5 错误的输出电路

图 6 直接耦合输出电路
TTL 或 CMOS 器件耦合
若单片机通过 TTL 或 CMOS 芯片输出,一般均采用集电极开路的器件。集电极开路器件通过集电极负载电阻 R1 接至 + 15 V 电源,提升了驱动电压。但这种电路的开关速度低,若用其直接驱动功率管,则当后续电路具有电感性负载时,由于功率管的相位关系,会影响波形上升时间,造成功率管动态损耗增大。为了改善开关速度,可采用两种改进形式输出电路。一种是能快速开通的改进电路,当 TTL 输出高电平时,输出点通过晶体管 T1 获得电压和电流,充电能力提高,从而加快开通速度,同时也降低了集电极开路 TTL 器件上的功耗。另一种为推挽式的改进电路,采用这种电路不但可提高开通时的速度,而且也可提高关断时的速度。输出晶体管 T1 是作为射极跟随器工作的,不会出现饱和,因而不影响输出开关频率。

图 7 TTL 或 CMOS 器件输出电路
脉冲变压器耦合
脉冲变压器是典型的电磁隔离元件,单片机输出的开关信号转换成一种频率很高的载波信号,经脉冲变压器耦合到输出级。由于脉冲变压器原、副边间没有电路连接,所以输出是电平浮动的信号,可以直接与功率管等强电元件耦合。这种电路必须有一个脉冲源,脉冲源的频率是载波频率,应至少比单片机输出频率高 10 倍以上。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,G 门打开,输出脉冲进入变压器,变压器的副线圈输出与原边相同频率的脉冲,通过二极管 D1、D2 检波后经滤波还原成开关信号,送入功率管。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,G 门关闭,脉冲源不能通过 G 门进入变压器,变压器无输出。这里,变压器既传递信号,又传送能量,提高了脉冲源的频率,有利于减轻变压器的体重。由于变压器可通过调整电感量、原副边匝数等来适应不同推动功率的要求,所以应用起来比较灵活。更重要的是,变压器原副边线圈之间没有电的联系,副线圈输出信号可以跟随功率元件的电压而浮动,不受其电源大小的影响。当单片机输出较高频率的脉冲信号时,可以不采用脉冲源和 G 门,对变压器原副边电路作适当调整即可。

图 8 脉冲变压器输出电路
光电耦合
光电耦合可以传输线性信号,也可以传输开关信号,在输出级应用时主要用来传递开关信号。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经缓冲器 7407 放大后送入光耦。R2 为光耦输出晶体管的负载电阻,它的选取应保证:在光耦导通时,其输出晶体管可靠饱和;而在光耦截止时,T1 可靠饱和。但由于光耦响应速度慢使开关延迟时间加长,限制了其使用频率。

图 9 光耦输出电路
综上所述,合理设计单片机 I/O 的驱动与隔离电路,对于提高电气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。不同的电路设计方法各有优缺点,在实际应用中,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和优化。
版权与免责声明
凡本网注明“出处:维库电子市场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,//domainnameq.cn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