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信号反射分析模型
出处:chunyang 发布于:2008-10-17 14:54:26
建立如图所示的高速信号反射分析模型,Vs为的源电压;Zs为等效源内阻;ZL为等效;信号传输路径为特性阻抗为Zo的微带传输线。源的实际输出电压为Vinc,若负载阻抗ZL=ZO,则入射电压Vinc全部到达负载不会被反射;否则,当入射波到达负载时,一部分电压将被反射回来,并在传输路径上和入射电压叠加。但入射电压和反射电压互不干扰的独自传输,当反射电压到达源端时,若源内阻ZS和传输线特性阻抗不匹配,将会产生第二次反射,这样,信号就会在源端和负载端之间来回形成多次反射即反弹,直到到达稳态。
图1 高速系统反射分析模型
通常门电路的输入阻抗很大,在此假设传输线末端开路,即负载ZL为无穷大;传输线特性阻抗为50Ω;时延为1 ns:驱动源信号Vs上升沿为0.1 ns;电压为3 V的阶跃波形;源内阻为25Ω;接收端的波形应该如何?
首先,信号在传输线的始端感受到的瞬态阻抗为50Ω,则源的实际输出电压满足如下分压关系:
这个2V的信号经过1 ns后到达末端,在末端发生次反射,反射系数为
于是产生2V的反射信号返回源端,而末端电压为入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电压之和,即4V。
再过1 ns,2V的反射信号到达源端,又遇到阻抗突变,反射系数为
此时发生第二次反射,产生-o.61 V的反射电压到远端,再反射,如此下去,直到稳定,通常采用反弹图来手工计算多次反射,如图2所示。
图2 反弹图
用信号完整性分析工具“Hyperlynx”对上述电路进行仿真,仿真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,得到的源输出电压及末端负载电压波形如图4所示。可以看出:首先,远端的电压终逼近源电压3 V,因为末端是开路的;其次,末端电压有时大于源电压,有时小于源电压,出现振铃现象,这往往会给系统带来危害,过分的过冲会损坏器件,欠冲则会使电路逻辑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,可能导致误判。
图3 反射模型Hyperlynx电路原理图
图4 仿真结果
但是,并不是所有的反射都会引起振铃,反射会因源内阻、负载阻抗、路径延迟和波形上升时间等的不同给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。如果上面的其他参数保持不变,源内阻发生变化时末端的电压波形会有怎样的表现呢?
如图5所示,当源内阻小于传输线特性阻抗时会出现振铃,称为过载传输线;当源内阻大于传输线特性阻抗时会将信号上升沿拉长,称为欠载传输线;只有当二者相等时,多次反射才不会发生;终的电压都稳定在3V,因为负载端开路。在第5章里将详细介绍为了排除源端反射所要采取的端接方法。
图5 源内阻变化时的接收端电压
版权与免责声明
凡本网注明“出处:维库电子市场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,//domainnameq.cn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- 什么是三端电容,三端电容的知识介绍2025/6/27 16:51:25
- 探秘云母电容与银云母电容:主要区别大揭秘2025/6/27 16:18:56
- 十种常见气体感知方式及应用场景2025/6/27 16:06:08
- 电容选型知识大揭秘2025/6/27 15:29:28
- 陶瓷电容与Y电容详解及区别对比2025/6/26 17:21:56